返回校园网
js6668金沙登录入口
发布日期:2018-07-15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1552  
水产养殖专业

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养殖专业

(专业代码 090801

  

1983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水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拥有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是以经济水产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为研究目标,通过对这些经济水产动植物的相关基础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和生态学等的研究,掌握其生长、发育、繁殖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其资源的增殖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研究其营养需求、病害发生规律及其预防控制技术、遗传改良技术和水环境调控与修复技术等,为经济水产动植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发展历程

1983-1991年,设置鱼类形态与分类、鱼类生理、池塘养鱼理论与技术、淡水鱼类生态学与增养殖、经济海藻生物学、经济海产动物增养殖、淡水渔业环境检测等7个研究方向。

1992-1996年,设置鱼类学、鱼类生态学、鱼类生理学、池塘养鱼理论与技术、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水产动物病害学、水产养殖饵料生物学、海产动物增养殖学、藻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渔业水质管理12个研究方向。

1997-1998年,设置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藻类生物工程与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5个研究方向。1996年新增水生生物学硕士学位点,分出相关研究方向。

1999-2000年,设置水产增养殖学、水产动物医学、水产生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4个研究方向。

2001-2005年,设置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种苗工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动物抗逆性研究和应用、水产动物繁殖与发育生物学、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水产集约化养殖6个研究方向。2001年新增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临床兽医学硕士学位点,分出相关研究方向。

2006-2015年,设置水产经济动植物的人工繁育技术、水产集约化养殖系统、增殖和放流等研究方向。2006年新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学位点,分出相关研究方向。

2016年至今,设置种质资源与苗种工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医学、水产养殖技术与工程4研究方向。2015年撤销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学位点,2016年撤销临床兽医学硕士学位点,并入水产养殖硕士学位点。


二、师资队伍

水产养殖硕士学位点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省部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6名、上海市领军人才3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名、上海市浦江计划3人、上海市曙光学者5名、上海市晨光学者2名、上海市启明星4人、上海市扬帆计划1人。

本学位点目前共有导师5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导师比例达到100%,具有博士学位导师比例达到98%

此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及其下属各研究所(黄海所、东海所、南海所、长江所、淡水渔业中心等)、浙江万里学院、山东淡水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通威集团等联培单位导师203人,其中博导36人。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水产种质资源与苗种工程

主要研究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如性别、体型、体色、生长速度、繁殖力、抗逆等)的遗传规律及调控机制,应用基因组、蛋白组学等方法解析经济性状分子遗传基础,通过人工定向杂交、选择、染色体组操作、性别控制、细胞核转移、基因组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手段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从而改变水产动物的表型性状,提高其经济性状的性能,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观赏的水产动物新品种。

2.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主要研究水产动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转化规律及其调控,水产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各类饲料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价值及其评定方法,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料的配方和加工技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饵料生物的培养和营养价值强化、营养与环境、营养与繁殖、营养与免疫等的关系等。通过上述理论和技术,为人类提供高产、高效、优质的水产动物产品。

3. 水产动物医学

主要研究水产动物(包括鱼、虾、蟹、贝、两栖和爬行类等)疾病的特征、发生的原因、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是一个理论和技术紧密结合的研究领域,对我国水产学科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 水产养殖技术与工程

主要从水产动物的繁殖生物学、水产养殖和渔业生态学、循环水养殖模式与养殖水处理技术等方面入手,研究水产动物的繁育技术、生态养殖模式以及高效集约化养殖系统的开发和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等,保障水产养殖的高效、持续和健康发展。


四、培养目标

具有“团结协作、勤奋敬业、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素养,掌握水产养殖学科的坚实理论基础、系统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形成较宽广的知识结构,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水产养殖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及经营管理工作。

  

五、学习年限及学业要求

学制一般为3年,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或延期毕业。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5年,且只能延期一次。

在学期间应至少完成公共学位课(8学分)、专业学位课(8学分)、研究生基础前沿课程(4学分)、选修课(4学分、实践(2学分)、文献综述(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等环节,共计30学分。

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后方可毕业。

符合毕业条件并取得授予硕士学位所要求的科研成果等条件者可申请学位。